1. 99货源网首页
  2. 资讯
  3. 货源

如何做好一份竞品分析报告

网上有关“如何做好一份竞品分析报告”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如何做好一份竞品分析报告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竞品分析是做产品经理一直都要做的事情,经验丰富的产品经理可能通过体验产品就能理解产品业务逻辑、功能结构、产品差异点等等,但是入门的时候常需要产出竞品分析的文档,作为入门的练习,也可以作为个人作品,在面试的时候出一份力。这里将自己总结的竞品分析方法分享给大家。

做竞品分析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如果相对竞品的功能点做调研,则可以选择有该功能的主流产品,可以不是同领域的产品,主要分析功能流程以及功能页面;如果想对竞品的整个产品结构进行分析,则可以选择同领域的头部产品,它们往往有相同的用户群体,使用场景以及所解决的需求也有相同点,而头部产品作为先行者,对用户的需求理解更深,产品结构也有更多可借鉴的地方。

多体验竞品同类型的产品 ,一个产品不可能涵盖同领域内产品所有的功能,可能一个产品有和竞品相同的功能,另一个产品与竞品非常的相似;体验的过程中关注产品的核心流程只有多体验不同的产品才能发现不同产品、不同功能之间的差异点和亮点,得到有效的见解。

作为用户去体验 ,从用户的角度去分析竞品的使用场景和真实需求,什么样的用户,在什么样的场景下使用什么功能,遇到什么问题;这里可以对竞品的关键功能和亮点功能做深度的体验,走完整个功能流程,并从用户的视角分析其做的好的地方以及可以改进的地方。

体验过程中重点关注 用户、场景、需求、产品结构、核心流程、核心功能、核心页面、亮点功能、不同产品之间的差异点 。

完成产品体验之后,你对产品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这时候你就可以结合更多的信息从产品的视角来分析竞品, 在分析的过程中不能有个人的成见 ,可能有些产品体验之后你觉得很难用,不喜欢,怎么会有人用这种产品,那可能是你不了解这个领域或者你不是它的目标用户;

首先你可以从一些数据网站(艾瑞数据、百度统计、酷传、千帆等等)获得一些产品数据信息(活跃用户数、产品使用时长)和用户数据(年龄、地域等等),结合这些信息分析用户、场景、需求, 做简单的用户画像 ,这里主要看个人的理解;

其次分析产品结构,产品业务逻辑、主要的功能以及功能页面,核心的流程,功能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功能是怎么实现的,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不同呈现方式的优劣;

通过产品数据(活跃用户数、产品使用时长等等)分析其市场表现,分析其市场定位,目标人群,产品特点等等,可以结合SWOT分析或者五要素方法来做。

从一些APP数据统计网站(酷传、APPAnnie等)获得迭代路径,通过分析迭代路径,看别人走过的路踩过的坑,哪个功能上来之后,用户口碑变得更好,哪些功能被用户吐槽,学习产品规划路线,避免自己在产品设计犯同样的错误;

可以从产品官网、官微、公众号、产品banner上获得产品运营策略,运营分析主要看其主要的运营方式,线上还是线下,是以什么样的形式做的,运营针对的人群以及目的是什么,这个可以结合AAARR模型来做;根据运营时间节点对应时间节点产品数据表现,分析运营活动的效果。

如果你在做产品可以和自己的产品做对比,也可以用两到三个同类型的产品做对比,太多的话不太好操作;主要分析功能结构有哪些不同,核心差异点在哪,这样做优缺点,哪些是可借鉴可优化的,产品在领域内大概处在什么位置。

报告的内容形式大同小异,也没有一定的形式,更多的还是 你对产品的体验、思考和分析 ,多体验多思考才是最重要的; 另外根据目的的不同,分析的侧重点也会不同, 这里需要把握好。

注意:

要有目的性,根据自己的目的来做,

不要带主观色彩,从产品和用户的角度出发来分析,

多体验、多思考、多分析,

产品分析报告怎么写?

一)产品概述

(1)体验环境

对于app来说,无非就是体验产品所用的机型,系统,然后app版本,体验时间,体验人等方面的信息。

(2)产品的概括或简介说明

这个就是简单几句话概括一下这个app是什么,用来干嘛的。

注意:有心的话,在这里还可以阐述一下你对这个app的品牌的想法,比如说这个app的logo你是怎么看的,这个logo能够传达什么样的理念或者信息,同时也可以顺带贴上官方的 slogan,然后说说你对这个slogan的看法,从而对产品有一个宏观层面的判断。

(3)产品定位

产品定位就是:为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或功能,解决的是这些目标用户的什么需求。

把这个阐释清楚之后,自然而然就引出了下一步要做的事情:用户需求分析。即产品既然是这样定位的,那么我们就要知道这个“谁”到底是谁,我们是通过“什么办法”来解决这个“谁”的“什么需求”的。

(4)用户需求分析

A 用户是谁——“谁”

搞清楚到底哪些人是产品的目标用户。

B 用户特征——“谁”

目标用户的特征,角色分析,用户画像等。

C 目标用户的需求——“什么需求”

讲清楚这些用户现在有什么样的需求,然后当前这个行业发展前景比较好,市场广阔,需求量大,会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但是当前市场上的产品或者服务无法很好地满足这个需求,甚至根本无法满足这个需求,那么用户就需要一个更好的产品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这时候就需要一个更优的解决方案,需要一个更好的产品,这里就自然引出了这个app的解决需求的方案或办法。

D解决方案——“什么办法”

由于用户的这些需求在当前市场环境中无法得到更好地满足,那么这个产品提供了一个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来更好的满足这个需求。

这里主要从两方面去谈:一个是核心功能点,即在核心功能上有什么样的特色创新或者优势的地方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好的服务;另外一个效果体验方面的,无论是视觉或者交互方面,又有哪些更好的体验。

注意:这里的解决方案不需要结合产品界面来具体阐释,只需要简单罗列出这个app所能提供的解决办法(功能或服务)即可。

E 用户使用场景

既然我们提供了这样一套解决方案,那么我们就要分析用户一般会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我们的产品,这款产品的用户使用场景有哪些,分别又是怎样的情况。

(6)市场状况现状和分析

关于市场状况的分析,之前在你准备的时候已经获得了很多数据,在app annie等地方查找的数据就可以用来分析当前的市场现状,并且给出一些个人看法,主要包括以下两个主要方面:

A 行业分析——

当下的市场状况是怎样的,行业的现状如何,这个市场多大,用户需求量如何,发展空间怎样,将来会不会成为新的风口?也就是根据数据,谈谈对这个市场未来的一些个人看法,并给出理由。(比如说当前这个行业发展前景比较好,市场广阔,需求量大,然后同质化产品较少,是一个不错的拓展机会)

B 市场数据(产品数据)——

这个app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如何,与主要竞争对手的比较。然后根据比较得出一些结论和你的建议。

(二)产品分析

(1)产品结构图

根据你对产品的了解,把app的产品结构图画出来,通过结构图你就能得出这个app的各个功能所在的层级,核心功能的深浅,功能是如何分类规划的。

然后根据这个结论,你就可以进一步分析哪些功能的分类比较合理,哪些不合理,哪些功能入口放的太深,不易被用户知晓,哪些不重要的功能又放在很明显的地方,这里就可以提出你对这些问题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2)用户使用流程图

你是用户,你把所有的功能都熟悉了之后,把用户的使用流程图画出来,通过流程图你就看到用户在实现需求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哪些事情,需要用到哪些功能。

在这里就不需要继续展开,因为下一步在进行功能体验分析的时候我们就需要根据用户使用流程图的路线一个步骤一个步骤的去体验app的功能。

注意:

A、如果一个app只是专注于解决一个需求,那么用户使用流程图的路线基本上就只有一条,那么根据这条路线进行分析即可;

B、但是如果这个app比较复杂,功能很多,能够解决的需求也比较多,那么用户使用流程图的路线可能也会有很多条,这个时候你不可能所有的路线都去进行分析,你只需要挑少数几个核心需求的用户使用流程路线进行分析即可。

举例来说,淘宝app的功能很多,那么你就可以着重分析实现购物的这个流程,而对于拍卖,淘宝头条,聚划算可能就暂时不要去涉及,毕竟这个app包含的功能太多,是无法在短时间内进行全方位分析的,人家运营这个app也是需要依靠很多的团队,你想全部涉及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你就可以截取其中的某一个或者某几个用户使用流程的路线进行分析,这样也更容易专注,尽量不要大而全,大而全则很难深!

(3)功能体验分析——这个应该算是体验报告中最重要的地方

在这里,你就需要根据前面的用户使用流程图中的步骤,采用任务走查法,在需要经历的页面中逐个去走一遍,在这个过程中看看有哪些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清晰地了解到用户在实现需求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哪些事情,使用哪些功能。那么在这时候你就需要从两个层面对这个过程进行分析:

1、宏观层面:这个就是在整体上对所有页面进行一个把握和分析。比如,某个需求或任务对用户来说是否有必要?完成这个任务是否走的路程太长?核心功能点的入口是否放的太深?在这里你就是需要从宏观层面把功能或者体验方面的优缺点讲清楚,对于缺点方面要给出建议,说说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2、具体层面:这个就是对单独的页面进行逐页分析。比如功能方面的问题,某个页面的存在是否多余或鸡肋?这个功能放在这个页面是否合适?或者体验方面的问题,这个其实在你做准备的时候已经进行了记录,比如,某个按钮是否引导性够强?按钮会不会出现误导?视觉方面会不会有干扰?页面会不会很难看?交互是否够明确?这里要注意的是,对于体验方面要注重第一感觉。同样,无论是功能还是体验方面的优缺点,都需要讲出来,对于缺点方面要给出建议,说说要怎么做才能更好。

注意:

在做产品功能体验分析的时候,也有很多人是按照用户体验的五要素这个角度来做的:

A战略层——这一层面分析的是产品的用户目标和产品目标,需要对用户进行分析,这个类似上面说的用户需求分析,包括用户画像,用户需求,产品的定位,产品的特色等等。

B范围层——从产品提供的功能或者服务层面来分析,包括产品有哪些主要功能,逐个分析这些主要功能,并且说明这些功能之间的关系。

C结构层——这里就需要画一个产品的结构图或者架构图,分析产品各个功能所在的层级,功能的深浅,功能的入口,功能之间的关系,功能的分类,并且逐一分析其中的优缺点。

D框架层——这里主要就是对产品的界面设计,导航设计,以及信息设计进行分析,并得出优缺点。

E表现层——这里就是分析产品UI,即配色,整体风格,页面布局等等方面的优缺点。

不过我认为根据用户使用流程路线来体验产品功能的思路会更合适,这更符合一个普通用户使用产品的逻辑思路(也许产品经理的思路会跟产品普通用户的思路不同,但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正是普通用户的思路),并且对于比较复杂的app来说,如果从五要素层面去分析,那么分析的内容将会很多很复杂,并且容易流于表面;但是如果从用户使用流程路线来分析,提取几个核心路线去分析,那么也就会更专注更深入,对于产品也就更有益。

当然,如果你就是要从用户体验五要素层面去分析,那么你也可以在事先先确定你想要分析的是哪个或者哪几个主要功能,然后再根据五要素去分析这些功能,这样也是可以的。反正就是尽量避免大而全。

还是那句话:大而全就很难精,流于表面的分析是没什么意义的。

(三)竞品分析

在对app本身进行了深入分析之后,那么就需要与竞品进行横向方面的分析了。

对于竞品分析,你还是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进行:

1、宏观层面: 需要了解这个app的主要竞争对手有哪些?当下的市场格局是怎样的(这个其实在之前市场现状分析的时候已经提到了)?竞争对手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或者解决方案来满足用户的需求或者解决类似的问题?竞争对手的优缺点有哪些?对于我们有什么借鉴作用?

2、具体层面: 竞争对手有什么优秀的功能?我们与竞争对手的功能差异在哪?UI或者交互方面有什么区别和可参考借鉴的地方?通过比较这些得出我们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注意:在这里对竞争对手的分析不需要太细致,一般来说把竞争对手战略层面、功能层面以及体验层面的优缺点罗列出来,然后在旁边附上对于我们的产品的参考价值,即我们如何参考借鉴竞争对手的优缺点。

(四)用户意见

从app store,知乎等等相关渠道去搜索关于用户对于产品的评论意见方面的信息,挑出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罗列出来即可,目的是为了借助其他用户的评论来论证前面你的产品功能体验方面的一些说法,并不需要进行分析,不过可以附上你对这些用户意见的一些总结,比如说大家都任务某个功能好或者不好,大家都觉得有什么问题或者产品哪个地方很舒服等等。

(五)如果我是PM

此时,如果把自己定位在这个产品的PM角度,那么我们就需要站在战略层面对产品进行一个分析。

这个分析算是对产品的总结性的建议,需要站在更高层面去思考产品的问题和提出建议,比如说对产品的方向有一个更新的思考,对产品的商业模式或盈利模式有更深刻的理解或见地,未来有没有什么可开拓的新策略等等方面。

同时,你也可以总结自己对这个app以及竞争对手产品的使用感想,说说对用户群体市场的理解,以及有没有什么可以深入挖掘的需求。

注意:如果你对产品以及行业的把握还不够,那么这里最好还是不要涉及过于战略性的内容,因为一不小心可能就变成班门弄斧了。

(六)运营

对于运营方面来说,在产品体验报告里面可以省略。一方面这是产品体验报告;另一方面,你作为局外人,在不熟悉产品的运营规划的情况下,是很难去把握这个运营思路的,而且这也需要丰富的经验。

不过,稍微提一些你的建议倒也是可以的。

总结

到了这里,产品体验报告的写作框架就算是规划好了,后面要做的就是专注于具体的内容,然后把内容填进报告之中即可。

当然,这个框架只是一个通用的框架,对于产品体验报告来说,你还需要考虑报告面向的对象,对象不同,写作和思考的方式会有所不同,侧重点也是有区别的。

但是我觉得总体的思路大抵如此,根据对象不同,你要做的就是在这个总体思路的基础上进行修改调整即可。

下厨房产品分析报告

产品分析报告往往是对自身思维方式的一种刻意练习,无论是产品分析报告|竞品分析报告,懂得写、写好,都是产品入门的必备知识,而产品分析报告一般有以下几种用途。

在分析报告中,可以体现你的原型制作能力,流程设计能力以及结构分析能力。

在日常工作中,做一些竞品分析向的内容,可以根据分析作出相应的需求迭代以及产品改进。

很多小公司甚至不需要产品对思维及方法论有过多的论据,但是我们自身要对这些思维方式有所练习及应用,改变思考的模式,提升眼界和自身水平。

接下来以纯干货的形式分享产品分析报告整体撰写的方式及结构,更多的是给自己一个思考的方向

一、产品描述

简单描述产品目前现状及市场现状。

二、市场PEST分析

三、用户分析

介绍产品当前主流用户群体、用户体量以及产品目标用户相关内容,但不限于用户画像、用户行为、用户生命周期等更精准的分析方向。

三、产品分析

四、总结

采用SWOT模型对产品或行业进行总结分析。

针对分析的结果对产品目前困境及发展进行总结和讨论。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美食社区类app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美食宝典。下厨房作为美食社区行业下排名第一的app是否已经做的足够好?未来的发展方向又在哪里?

早在PC时代就有活跃的美食社区产品,如2004年成立的美食天下,随着2010年移动互联网的疾速发展,一系列移动端美食app相继成立,目前菜谱领域内头部的app有下厨房、豆果美食、香哈菜谱等。

根据易观千帆数据,截止到2018年6月(本文所有来自易观千帆的数据均是截止到18年6月),美食社区类app月活跃总人数为2233.4万,全网渗透率为2.3%,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11.2分钟。

在商业模式方面,美食社区类产品的商业模式主要包含广告、电商、数据产出、知识付费四个方面。

产品排名

目前下厨房在App Store总榜(免费)排名186,美食佳饮榜排(免费)名第5,美食社区类排名第一。

截止到18年6月,月活数在1200万以上,美食社区行业下的渗透率达54.9%,为行业第一。

用户粘性

日均启动次数为2.2次,虽然日均启动次数较少,但用户日均使用时长是行业最高,为16.9分钟,远超行业平均的11.2分钟。猜测原因是用户多在在午饭和晚饭期间启动下厨房,做饭耗时较长,而其它时刻打开的较少。

用户次月留存率为34.59%,行业排名第三。

产品趋势

在发展趋势上,下厨房月活一直保持增长趋势外,而同领域其它头部产品近来皆出现下降趋势。

产品方向

下图为下厨房的重大事件记录,可以看出下厨房以菜谱工具作为出发点,逐渐向美食社区过度,先后增加了”市集”、”厨Studio”等功能,并持续对社区功能进行优化。

小结

下厨房目前行业排名第一,用户活跃度最高,产品发展趋势良好,但是在用户粘性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下厨房是一个集菜谱查询、作品分享、在线购物、知识学习于一体的美食社区。

产品slogan: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

3.2用户分析

性别分析

下厨房用户绝大多数为女性,占比达88.19%,符合我国女性做饭人数比较多的国情。

年龄分析

下厨房的用户年龄24到30岁之间的比较多,这是因为下厨房app以菜谱为核心功能,24到30岁这个年龄段的用户是刚毕业进入社会没多久,有做饭需求但做饭经验又少,所以需要菜谱工具的帮助。这个年龄段之前的用户大多还在校园中,做饭需求少,这个年龄段之后的用户积累了一定的做饭经验,对菜谱工具的需求较少,所以这两个年龄段的用户相对较少。

消费能力分析

下厨房的用户多为中等消费能力的用户,这是因为这类用户对生活品质追求较高,有时间和精力做饭,且乐于分享和学习,其需求和下厨房的功能契合度高。低消费者相对来说对生活品质要求低,不愿付出时间精力去做美食,高消费者多是成功人士,很少自己做饭。

地域分布

下厨房主要用户主要分布在长江三角区、珠江三角区、华北等发达地区,这些地区年轻人较多,且大都有一定消费能力。

小结

综上,下厨房的主要用户为发达地区具有中等消费能力的青年女性。

根据下厨房的先用功能,可讲用户场景分为以下几类

做饭场景。通过下图可以看出用户在中午和晚饭间活跃度最高,所以做饭场景是最主要的场景。用户通过搜索功能搜索某道菜或者某种食材的做法,或者当自己不知道吃什么时通过app的推荐来做饭。

社交场景。用户将自己的作品发布到社区分享给别人,或者欣赏别人发布的作品,并进行评论、点赞、关注等社交互动。

学习场景。用户通过学习下厨房中的课程,来达到提升厨艺、拓展知识等目的。

购物场景。用户看完某到菜谱后直接通过app购买自己做饭所需的食材或器具,或是购买一些速食来满足自己无暇做饭时的吃饭需求。

下厨房app功能结构分为五大模块:①下厨房②市集③课堂④收藏⑤我

五大模块均可通过底部的Tag进入,其中①下厨房是首页,展示的是关注和系统推荐的内容,②市集是app的商城页,③课堂是在线课程,④收藏用户的收藏和浏览历史,⑤我是用户个人管理页。具体的功能结构图如下:

因为查看菜谱和学习课程流程较简单,文本只梳理较为复杂的购物流程

下厨房的功能可分为 菜谱 、 市集 、 课堂 三个方面,本文针对每个功能各拿出一个典型页面进行分析。

菜谱页面展示

菜谱的核心页面如下两图所示

菜谱需求分析

针对菜谱功能主要场景的需求分析如下:

实际使用过程中需求⑤⑥没有很好的满足,下面分开来说。

对于需求⑤,用户在做饭之前肯定需要了解自己做这顿饭所需的大概时间,以此来决定要不要做这顿饭,以及根据时间合理分配自己的工作。本文给出的解决方案如下,将『用时』和『用料』一样放在菜谱靠前位置,在用户做饭前能对菜谱有个整体认知。

对于需求⑥,菜谱的平均步骤在5个以上,大多数用户不能一口气记住,而做饭时双手沾油、沾水不方便操作手机,所以需要专门的功能来解决这一痛点,下图是本文提供的一种最简单的解决方案,用户只需在准备做饭前点击进入『下厨模式』即可。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更复杂方案如加入语音交互等。

市集页面展示

市集的商城页面如下图

市集需求分析

针对市集功能主要场景的需求分析如下:

由表格可以看出,下厨房并没有为场景⑵提供解决方案,用户有这种需求时只能线下购物或者去其它能即时配送的app内购物,如每日优鲜。所以下厨房可以优化产品,让用户只用下厨房就能买到立刻需要的商品,既提升用户体验,也可以保住自己的用户流量。

下面是本文提供的一种解决方案,下厨房开设线下自营店,或者与已有商店合作,用户既可以线下去下厨房商店购物,也可以线上下单,由线下商店配送。

本小节简单介绍下”课堂”功能的首页,然后分析课程详情页的实际体验感受。

课程首页页面展示

首先看下”课堂客户的整体页面”,采用了搜索+分类+feed的方式,搜索和分类满足了用户目标明确时的学习需求,feed以推荐的形式满足了用户目标不明确时的学习需求。

课程详情页面展示

课程分为图文、直播和视频的形式,本文分析最普遍的视频形式的课程。

课程详情需求分析

针对课程详情的需求分析如下:

实际使用过程中需求①⑥没有很好的满足,下面分开来说。

对于需求①,用户只有试看后才能对课程收获有更好的预期,也可以淘汰掉一些不好的课程,良币驱逐劣币,长期来说对下厨房也不会有什么损失。所以可以如下所示加入试看功能。

关于需求⑥,若在下厨房内增加群聊功能,对于用户来说不用再去第三方app交流,产品体验会更好,对于下厨房自身来说,群聊功能的增加可以巩固用户在下厨房内的社交关系链,能有效提升用户粘性。

基于上文的分析,现将下厨房所处的形式总结如下:

优势

规模领先。下厨房的活跃用户数和用户增长趋势都处于行业第一位。

劣势

1)用户粘性不足。作为一个用户数行业第一的app,留存率仅为行业第三。

2)部分功能有待完善。针对菜谱、市集、课堂这三个主要功能,均有做的不完善的地方,具体已在第5小节描述。

机遇

1)新零售模式的行业空白。本文5.2.2小节提到的线下商店线上配送的模式,在美食社区行业下还无先例,下厨房开设此业务会有行业内的先发优势,并且京东到家、苏宁小店、盒马生鲜等巨头的布局表明了这种模式地良好前景。

2)社区电商的风口。小红书地崛起证明了社区电商的可行性,下厨房自身也是集社区和电商于一体的产品,所以下厨房可以参考小红书,在UGC方面不仅让用户分享菜品,也让用户分享美食类商品,培养一批美食类KOL用户,为自己的电商平台带量。

挑战

1)内部挑战。在美食社区头部产品都采用菜谱+电商+付费内容的情景下,下厨房应该思考如何形成自己产品的差异化优势,建立自己的核心壁垒。

2)外部挑战。做为重要商业收入的电商业务如何同淘宝、京东、每日优鲜等竞争,建立自己的优势。

“山暖已无梅可折,江清独有蟹堪持”。在现有的菜谱、电商、课程等”梅”无法给下厨房带来核心优势时,下厨房应如何找到自己的”蟹”,巩固自己行业霸主地地位,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关于“如何做好一份竞品分析报告”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