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99货源网首页
  2. 资讯
  3. 货源

描写从化流溪河的诗句

网上有关“描写从化流溪河的诗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描写从化流溪河的诗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 关于流溪河的诗句(关于溪流的诗句)

关于流溪河的诗句(关于溪流的诗句) 1.关于溪流的诗句

山色葱笼入胜境,空谷低回溪流声。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白云泉》

云根流玉液,发泄出巅岩。

香洌堪为酒,清冷可煮茶。

结庐何日往深山,明月松风相对闲。

但笑溪声忙底事,奔流偏欲到人间。

《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宿王昌龄隐居》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惟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

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小溪

郑愁予

偃卧在群草与众花之间

浮著慵困的红点而流著年轻的绿

像是流过几万里,流过几千个世纪

在我忧郁的眼神最适宜停落的线上

像一道放倒的篱笆

像采带束著我小园底腰

当我散步,你接引我底影子如长廊

当我小寐,你是我梦的路

梦见古老年代的寒冷,与远山的阻梗

梦见女郎偎著小羊,草原有雪花飘过

而且,那时,我是一只布谷

梦见春天不来,我久久没有话说

2.关于河流的诗句

描写河流的诗句

1、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唐《浪淘沙》

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扬子江头杨柳春,扬花愁杀渡头人。

4、欲知别后思今夕,汉水东流是寸心。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6、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7、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8、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9、功名富贵若常在,汉水应亦西北流。

10、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抒怀》

3.关于洱海的诗句

1、《寄远》清代熊湄

浮云目断苍山外,落月魂消洱海边。

白话译文:天上的云被阻拦在苍山之外,月光的光辉消散在洱海边。

2、《怀冯开之》明代屠隆

点苍别后无消息,魂梦还游洱海西。

白话译文:苍山一别之后就再也没有了消息,只能在梦中重游洱海。

3、《满江红 大理》近代朱帆

洱海茫茫,凝眸处、水天空阔。

白话译文:洱海广阔苍茫,眼睛凝视着远方宽阔的水面和辽阔的天空。

4、《雪屏歌赠赵考功》明代罗洪先

散入西洱海,倒映玉芙蓉。

白话译文:分开的水流涌入西边的洱海,倒映出美丽的芙蓉花。

5、《张司徒所画山国图歌》明代顾璘

水流直下洱海深,陆地夫容矗相向。

白话译文:苍山十八溪流下很深的洱海,苍山及大理地势及山峰高耸对立。

4.关于幽径的诗句

遣兴作者:朱右幽径何逼侧,蔓草没行路。

此生苦不辰,出门畏多露。迟回蒙山居,仿像商颜步。

藉藉春花萎,冉冉芳年度。寄语素心人,朱颜恐非故。

题山水障子为萧溪耕者赋作者:张掞萧溪先生乐山者,结屋临溪颇幽雅。开轩见水不见山,却向图中看挥洒。

高斋素笔悬清风,仿佛坐我林崖下。群峰奔驰势如马,绿树人家面平野。

层阁忽从天际来,飞泉远自峰头泻。半山云气千峰白,满谷霞生万岩赭。

野桥日落行人稀,幽径花开知者寡。萧溪闲居昼多暇,坐对此图看不舍。

平生况复能食力,春作锄犁躬自把。短蓑朝耕陇上云,长檠夜落书边炧。

有时归来面盟鸥,鲸吸春醅知几斝。登高或着谢傅屐,带酒何妨远公社。

临池每解学来禽,对客犹知论裹鲊。醉中邀我赋长篇,老我才疏不堪写。

送郑同夫归豫章分题诗 分题沧浪池作者:张田沧浪池上水,无日不东流。披竹寻幽径,携壶趁小舟。

杂花分两岸,丛树掩双丘。旭日金波乱,微风碧雾收。

登临增慷慨,笑语漫夷犹。野老闲相过,渔人自对讴。

芙容晴彩落,菡萏晚香福乐事连长句,忘机狎众鸥。时逢采芹士,为说故园秋。

翠影侵棋局,晴光漾酒瓯。醉深偏缱绻,义合愈绸缪。

席故儒官冷,堂升弟子优。年华欺短发,霜落暗征裘。

画鹢行将去,骊驹唱未休。柳疏萦马首,帆饱出江头。

别思随烟浪,悬怀倚柁楼。山昏云尽宿,林暮鸟相投。

今夜中吴月,分光照薄愁。中秋西湖社集分韵得齐字一百韵作者:虞淳熙白月青莲社,文星远聚奎。

长庚秋映桂,太乙夜分藜。峦色三台紫,峰形九曜低。

金牛须会女,张鹿不躔氐。明圣依才子,清光鉴羿妻。

占应传太史,道或问王倪。虎观高呈瑞,明堂上布缇。

闵吴通寄象,汉魏忘筌蹄。反坫提牛耳,流芳抉麝脐。

坛中夸倚马,云外唤驱鸡。士行标银管,朋簪合玉笄。

葱裾看楚楚,珠履亦媞媞。各上登仙舫,都升取月梯。

当筵虹气绕,摇笔日华迷。多尔词连郢,偏予懒似嵇。

空山知隔世,幽径不成蹊。人语惊同狖,仙方未化羝。

疏狂憎眼白,沉瘵恨形黧。剑匣还诸将,诗囊脱小奚。

书将焚石砚,药每进刀圭。月殿俄招入,瑶田忽梦犁。

中秋张宝镜,大睡揭金鎞。放舸飞青雀,横霄截素霓。

篁开天浩荡,萍集水排挤。乍见欢初识,重逢意转凄。

艺林聊逐鹿,皇路恐歌骊。特达罗璋玉,尘挨侧甑窐。

肯来非偃蹇,早至任提撕。贯斗抛槎蘖,凌云舍曲枅。

时情讥廓落,交道愿深缔。便附追风骥,惭为尺泽鲵。

逍遥出严户,唱和沸螗。竞说船邀客,翻成车载鼷。

芙蓉差薛荔,萧艾杂丹荑。东鄮瞻眉彩,西吴让齿齯。

幔亭来羽服,桂艇隐芳袿。玉俎红虬脯,雕盘苍鹿臡。

牵丝和藕汁,腾馥脍橙齑。绝粒杯余,长斋匕进篽。

祥风欣习习,吉事正折折。商祝烧罾缴,西慈折箭錍。

列笾仍割席,净几复吹軿。佛大三灾离,王明五福禔。

无天飞羽爵,有室贮空。茶灶烟留浦,行厨火照烓。

菰香登碧沚,芹冷到青泥。享共伊蒲馔,希传芝术畦。

冲风穿绮縠,击浪碎玻璃。荇乱沉云绿,芦寒觉雨澌。

锦塘飞盖荫,绣陌紫骝嘶。醉客争呼雉,渔童巧置罤。

遥江闻白马,隔叶尚黄骊。渔市忘暄杂,村家想勃溪。

桥车迎藓合,墩酿带花赍。游侠夸银勒,婵娟敛象篦。

荷枯愁委盖,杨老叹生稊。兰桨金沙倚,花门翠袖携。

笑陈青玉案,齐拍白铜鞮。彩烛融珠凤,红英拥木犀。

儿童窥野竹,乐部戏园梨。越调时分队,游缰半倚龠。

主人犹按节,年少慢相诋。朗阁明朱黛,深岩答鼓鼙。

优昙停佛曲,烟树倏乌啼。轮转清虚府,光含桃李堤。

辉辉掩蟾兔,皛皛误凫珣。露重沉丹幌,绳移揽赤绨。

中宵捐梦寐,午夜失昏黳。藻艳开笺素,锋寒莹祼鹈。

玄珠投赤水,毫相涌招提。极浦回霜练,高亭覆雪膋。

孤山迷放鹤,鹿苑恍惊麑。榆白金天晓,枫青霁色{雨夷}。

夜光仍结佩,流火复生锑。斜汉倾幽渚,凉云锁碧闺。

芸来台上妾,娥影水中捴。纷逐乘鸾伎,闲销吐穗猊。

锦心人共剖,月胁孰能刲。韵借吴仙谱,歌分子建题。

家家丽东壁,小小忆南齐。伐木思嘤啭,编苕类滑稽。

雅宜师杜甫,险欲逼昌黎。大笑方为道,知雄未是溪。

喜新硎发刃,难解佩多觿。结好鱼投水,逃名蚋厌醯。

情偏采菖罝,嗜僻味鲜。不道攒眉入,虚疑闭户栖。

神交宁强比,调叶岂终暌。气合肩差并,诗成手互批。

敢攀龙振翼,愧杀马奔沴。游倦吟劳止,形疲唱简兮。

同人那可避,上帝讵方侪。直是烟霞病,何缘福禄膍。

积香欣受饭,攻玉且收{殹石}。水宿离鸥鹭,山栖混鳖鴺。

归林石齿齿,反驾草萋萋。回首怜争长,飞神拟上跻。

少微盟已定,身隐大湖西。同邹侍讲诸公游长春宫故址(四首)作者:王直端居文墨暇,郊原风景融。

爰与众君子,游眺出崇墉。崎岖清涧阻,逶迤幽径通。

靡靡众草绿,茸茸杂花红。稍穷林野趣,遂造羽人宫。

鸾笙绝遗响,飚轮不可逢。颓址剥文础,阴廊落绮栊。

因悲昔时士,翘首希方蓬。¤仲昭约明岁游天台雁荡先以逍遥衣见赠作张公作者:王叔承范生有约登翠微,天台雁荡余当归。

山中鹤翎堕仙氅,秋风赠我逍遥衣。衣作逍遥游,歌酬缥缈句。

江帆昨泛东西九,洞府微茫在烟树。张公乘驴出溟渤,青山迸作神仙宅。

幽径杳相迷,颠崖险如瑽。七日混沌开,千年人世隔。

一窍深悬窈窕。

5.“流溪香雪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这一诗句的出处

墙角树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

宋·王安石《梅花》

[今译] 远远望去知道那不是白雪,因为时而有一阵暗香袭来。

[赏析] 相传王安石曾去访问一位高士不遇,遂题此诗于壁上(见惠洪《冷斋夜话》)。诗中描写梅花傲雪凌霜的精神,常为人们所传诵。古人咏梅,多与雪相比。如晁补之《盐角儿》词:“开时是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卢梅坡《雪梅》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然而王安石却早于他们提出了这一见解。虽然李璧注此诗时认为与古乐府“只言花似雪,不语有香来”偶同,有巢袭之嫌,但王安石主要从“凌寒”的品格着眼,这就是他高于前人的地方。

6.关于刘字的诗句

1.赖得刘郎解吟咏 。

2.莫欺白叟与刘君 。

3.昔随刘氏定长安 。

4.刘郎几度欲魂消 。

5.刘郎已恨蓬山远。

6.天下英雄谁的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7.刘葛鱼水本无二。

8.刘侯年少气甚淳。

9.刘家还有异同词。

10.刘子远来今几日。

1.忆旧游(刘苏州)

2.因梦得酬牛相公初到洛中小饮见赠(白居易)

3.寄韩谏议(杜甫)

4.鹧鸪天(苏轼)

5.无题四首(李商隐)

6.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7.君道曲(李白)

8.刘侯年少气甚淳(欧阳修)

9.重赠二首(柳宗元)

10.五子相送至湖陵(陈师道)

7.关于水的诗句

李白《将进酒》中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白居易的《忆江南》中的 。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 3、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郦道元《三峡》) 6、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吴均《与朱元思书》)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望庐山瀑布 孟浩然 李白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8.关于游山玩水心情很好的诗句有什么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忆江南》

4.清晖能娱人,游子憺忘归。——《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5.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

6.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雨过山村》

7.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8.望断金马门,劳歌采樵路。——孟浩然《田园作》

9.野桥经雨断,涧水向田分。——刘长卿《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

10.投策命晨装,暂与园田疏。——陶渊明《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11.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佚名《长歌行》

12.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13.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张耒《夏日三首·其一》

14.秋风吹到江村,正黄昏,寂寞梧桐夜雨不开门。——顾彩《相见欢·秋风吹到江村》

15.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16.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白朴《天净沙·秋》

17.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翁卷《乡村四月》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 其二(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二胡在传统和当代的音乐编曲中都有使用比如在什么

描写秋天的诗句(古诗)包括《山居秋暝》(唐·王维)、《山行》(唐·杜牧)、《赠刘景文》(北宋·苏轼)、《夜书所见》(南宋·叶绍翁)和《暮江吟》(唐·白居易)等等。

1、《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白话译文: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2、《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白话译文:

弯曲的石头小路远远地伸至深秋的山巅,在白云升腾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停下马车来是因为喜爱深秋枫林的晚景,霜染后枫叶那鲜艳的红色胜过二月春花。

3、《赠刘景文》(北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白话译文: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4、《夜书所见》(南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白话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5、《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白话译文:

一道残阳的余晖铺洒在江水之中,江水一半呈现深碧一半染得通红。

最惹人怜爱的是九月初三的夜晚,露滴圆润如珍珠新月初升似弯弓。

20 世纪的中国音乐,走过了一条既曲折艰辛,又充满了希望的道路。

现代二胡艺术的发展,二胡艺术的发展,也经历了从草创到逐渐成熟的历程。近百年以来,许多二胡艺术家为了二胡演奏、创作的提高和繁荣,付出了很多努力,做出了很大贡献。在谈到二胡艺术审美价值时,不能不提到20世纪以来中国二胡界出现的三位杰出人物,这就是华彦钧、刘天华、吕文成“二胡三杰”。

在历代统治者的眼里,二胡是一件鄙俗的乐器,甚至为叫化子乞讨时所操拉,不能登大雅之堂。正如刘天华在《月夜及除夜小唱说明》一文中所说:“论及胡琴这乐器,从前国乐盛行时代,以其为胡乐,都鄙视之;今人误以为国乐,一般贱视国乐者,亦连累及之,故自来很少有人将它作为一件正式乐器讨论过,这真是胡琴的不幸”(1928年2月《音乐杂志》)。所以,在一些人看来,二胡只有帮助讨饭的功能,根本谈不上什么审美价值。

但20世纪“二胡三杰”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二胡“不幸”的命运,使二胡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二胡艺术在群众的音乐生活中占有了不可或缺的地位。

华彦钧(阿炳,1893—1950)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天才民间音乐家。他在二胡上的造诣使这件古老的乐器焕发了新的艺术生命力。他的成功,得益于他一直浸泡在民间音乐的海洋里。他从宗教音乐、江南丝竹、民歌、戏曲滩簧、曲艺评弹、说因果、小热昏、卖梨膏糖的叫卖音乐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

早在华彦钧还是无锡道观雷尊殿的小道童时,便能演奏竹笛、胡琴、琵琶、三弦、打击乐等乐器,受到道士们的赞赏,被同行褒誉为“小天师”。在二胡演奏和创作方面,他的功力尤为突出。原先的民间二胡,多是在原把位上演奏,而阿炳却常在内外弦的高把位上灵活运用。特别是充分发挥了内弦厚朴深沉的音色,以及空弦上轻巧的弹拨技巧,这在他演奏的《二泉映月》及《听松》、《寒春风曲》中可以领略到。他的作品,在继承民间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极大的突破。

同时,阿炳还是一个技艺精湛的作曲家。不过他创作的许多二胡、琵琶曲不是记录在乐谱上,而是凭他惊人的记忆力保存在琴弦上。从一些口碑材料可以看出,他的艺术生涯可分两个阶段:前期(大约1928年,35岁双目失明之前)多是道教音乐、江南民间乐曲如《三六》、《行街》、《四合》、《湘江浪》等,还有听唱片学来的《小桃红》、《昭君怨》、《雨打芭蕉》、《三潭印月》等;后期(大约是35岁以后)经常演奏的是许多他自己经过长期积累、反复琢磨创作而成的乐曲。但当人们听到这些不曾听过的曲子问他是什么名字时,他总是喃喃地说“是我瞎拉瞎拉的”,或“是向乡下人家学来的”。但我们从1950年由杨荫浏、曹安和先生抢录下来的三首二胡曲和三首琵琶曲(《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中,找不出与他演奏的道教音乐和民间音乐有什么雷同之处,足以说明这些乐曲确是出自阿炳之手。可惜的是,由于阿炳病体急剧恶化,加之抢录工作未抓紧进行,以致他的许多得意之作失传了。尽管如此,我们从阿炳的《二泉映月》等瑰宝中,仍可以了解到他不愧是一位出类拨萃的二胡艺术巨匠。他对二胡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江阴才子刘天华(1895—1932),也是发展二胡艺术的划时代人物。在中国音乐史上,他是把民间乐器———二胡引进现代高等音乐学府教学和音乐会演奏的第一人,是创立专业二胡学派的奠基人。

刘天华对二胡艺术的提高和发展,是从演奏和创作两方面着手的。刘天华在演奏方面,首先潜心向著名江南丝竹名家周少梅(1884—1938)学习二胡,并经常在江阴寺庙中与和尚们一道演奏佛曲,从中学习佛教音乐的二胡演奏。

1922年刘天华应聘到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任教后,为提高和丰富二胡演奏技法,向俄籍教授托诺夫学习小提琴长达9年时间,有意识地从西洋音乐中吸取有益的养料。

这期间,他对制作二胡琴筒、琴杆、琴轴、琴码、弓子等工艺选料及定弦、揉弦、换把等演奏技法进行了革新,使二胡的表现力明显地得到了提高。

与此同时,他结合二胡演奏技法的改进,于1915年蕴酿创作《病中吟》开始,陆续写作了47首二胡练习曲及乐曲《月夜》、《空山鸟语》、《苦闷之讴》、《悲歌》、《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操》、《烛影摇红》。从这些乐曲中可以看出,刘天华是一位富有深厚文化传统和民间音乐基础,又十分善于巧妙地借鉴西洋音乐技巧的作曲家。他的创作具有独创性,其旋律流畅生动,手法简炼朴实,音乐结构严谨,形象鲜明感人。通过他的创作和演奏革新,把二胡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使二胡成为专业化的独奏乐器。

吕文成(1898—1981年)是一位有“二胡博士”美誉的音乐家。他在二胡、高胡、扬琴演奏及广东音乐创作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尤以二胡、高胡的改革及演奏的贡献最为突出。他创作的《步步高》、《平湖秋月》、《渔歌唱晚》等名曲早已蜚声海内外,然而我们以往对他在二胡艺术上的成就却重视得不够,对他的历史地位也肯定得不够。

吕文成的二胡艺术成就与他青少年时代在上海度过是分不开的。他从1901年(3岁)至1932年一直随父从广东中山县旅居上海。他自幼喜爱音乐。在沪的30年间,他向人学习二胡演奏,熟练地掌握了江南丝竹中的二胡演奏技巧。并于1919年参加上海有名的中华音乐会。20年代又与广东音乐家尹自重、何大傻等人组成粤乐组,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演奏广东音乐,还与小提琴家司徒梦岩合作同台演出。这些活动,使吕文成积累了丰富的传统民间音乐与西洋音乐知识。在此基础上,他对二胡进行了改革,突破了传统二胡的局限性。

首先是把传统二胡的琴杆适当缩短,将二胡外弦的丝线改换为钢丝弦,并将传统二胡的定弦提高四度,与小提琴的二弦、三弦的定弦相同;还把音域扩展到二、三把位,自由换把,发展了滑指、走指、擞音等技法,创制新的乐器高胡。最为突出的是,他将琴筒夹于两腿间拉奏,因为两腿可以自如地控制音量、音色的变化,使得高胡风格华美流丽,音色明亮清脆。

吕文成1926年赴广东巡回演出时,运用他改革的高胡演奏广东音乐,代替了原来广东音乐“五架头”中二弦的地位,而成为主奏乐器,使广东音乐这一乐种得到很大的发展。他的《步步高》等正是为了发挥高胡的演奏技能而创作的乐曲。30年代后,吕文成定居香港,专事粤乐创作和演奏。经过不断的艺术实践,使他在技艺上日趋成熟并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在此后的几十年间,吕文成改革创造的高胡,已在全国各地各种编制的民族乐队中广泛运用,极大地丰富了乐队的表现力。这是吕文成对发展二胡艺术不可磨灭的贡献,从而使他成为与华彦钧、刘天华并驾齐驱的20世纪中国“二胡三杰”之一。

“二胡三杰”的出现,乃是20世纪中国民族音乐发展的必然现象。20世纪是中国音乐历史长河中十分重要的阶段。持续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在本世纪初崩溃解体,引起了文化的转型。这期间音乐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二胡三杰”的产生提供了历史机遇。这三位二胡杰出人物,虽然在所处的文化环境、成长际遇、师承关系、艺术活动等方面各不相同,但也有许多共同的因素,促使他们差不多在同一时期中趋于成熟。这些共同点是:

第一,“二胡三杰”都先后出生于19世纪90年代。在他们悟事之时,都经历了20世纪初叶的两大政治事件。一是1911(辛亥)年10月10日爆发的震撼世界的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二是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民主革命运动。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华彦钧、刘天华、吕文成在这历史性的变革中,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民主自由解放的思想的影响。这对他们的艺术生涯,包括演奏和创作均带来了直接的影响。

特别有意思的是,他们的生命虽然有长有短,但纵观他们在二胡艺术上的成熟和辉煌时期,不约而同的都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刘天华在30年代初因收集民间锣鼓音乐,不幸染上猩红热而英年早逝,终年只有37岁。华彦钧和吕文成虽然分别活了58岁和83岁,但他俩对二胡的改革成就和创作上的精品,都主要产生在这一时期。特别是“二胡三杰”创作的二胡及高胡曲,都是从不同角度反映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可以说,经受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洗礼的华彦钧、刘天华和吕文成,在艺术上的创造,无不受益于时代的给予。

第二,中国传统音乐经过数千年的积累和发展,具有巨大的艺术能量。每一个时代有作为的音乐家,都会从传统音乐中吮吸丰富的养料。华彦钧、刘天华和吕文成也是这样。他们都从孩提之时起直接受到传统音乐的熏陶。特别是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对他们的成长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

华彦钧自幼就生活在农村和道观,以道教乐手和民间音乐艺人为师,学习各种传统音乐。刘天华在江阴和常州的中学教音乐时,便抽出大量时间向各地的民间音乐家学习二胡、琵琶、古琴、三弦拉戏及昆曲等,还经常到江阴涌塔庵学习佛教音乐。1930年他为京剧名家梅兰芳记录唱腔,编成《梅兰芳歌曲谱》一册。他的不幸早逝,也是因赴北京天桥收集锣鼓谱,罹病不治所致。吕文成也是浸泡在江南丝竹、广东音乐和粤曲演奏演唱中成长起来的。他不仅二胡、高胡、扬琴的技艺娴熟,而且还擅长演唱粤曲“子喉”。他演唱的《潇湘琴怨》、《燕子楼》、《离天恨》等曲目,情意缠绵、悠扬抒情。这对他创作的由高胡领奏的许多广东音乐乐曲有着直接的影响。特别是一些富于歌唱性的广东音乐乐曲,可以听出,有不少是吸取的粤曲唱腔旋律,有的甚至就是模拟唱腔发展而成。

第三,20世纪初始西洋音乐大量传入中国。中西音乐的融合,是促使中国音乐在20世纪转型的因素之一。“二胡三杰”的演奏和创作,都不同程度直接或间接受到西洋音乐的影响。刘天华16岁时在江阴的中学参加军乐队,吹奏小号,开始接触西洋音乐。如前所述,他在北京的10年间(1922—1932)从未间断学习小提琴。同时,他还很重视西洋音乐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努力从中借鉴外国乐曲的音乐结构及表现方法。在他创作的二胡练习曲及乐曲中,明显地吸收了西洋音乐的经验。吕文成将二胡改革为高胡,从将外弦改为钢丝弦到把定弦提高四度,无一不是受到小提琴的启示。从他创作的《步步高》等乐曲中,也可看出其曲式结构及旋律发展手法,均有借鉴西洋音乐的因素。华彦钧虽未直接学习过西洋音乐,但从他对新事物的敏感和接受能力来看,从接触当时的唱片及广播电台播放的音乐中,也许会间接地受到一些外国音乐及新音乐的影响,并有机地吸收到他的创作及演奏中去。

“二胡三杰”的这些共同特点的形成,归根到底乃时代所使然。他们在风起云涌的时代浪潮中,从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出发,对中国民族音乐事业克尽所能,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使二胡艺术在20世纪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华彦钧、刘天华、吕文成“二胡三杰”对20 世纪中国二胡艺术的贡献,不仅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二胡艺术遗产,还在他们直接培育或积极影响下,造就了一批从事二胡艺术的人才。成长于三四十年代的二胡家,成了这一时期传播和发展二胡艺术的中坚力量。二三十年代有陈振铎、储师竹、蒋风之、刘北茂、陆修堂、刘天一、朱海等人;40年代有王乙、丁?、黎松寿、俞鹏、张锐、朱郁之、闵季骞、段启诚、刘明沅、张韶、陈朝儒等人。他们直接或间接地承袭了二胡三杰”的优良传统,不仅在二胡演奏和创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还在二胡教学上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培养了一些后起之秀。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50年代以来的近半个世纪,中国二胡艺术水平得到了飞速的提高,可以说,这是二胡艺术发生整体性变革与全面发展的黄金季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演奏人才的涌现。各高等音乐院校的本科和附中,及一些师范院校音乐系,乃至省、地级艺术学校,都开设了二胡演奏课程。从练习曲到乐曲的教学的逐步规范化,为学习者打下扎实的基本功创造了条件。经过严格的专业训练,五六十年代涌现了一批富有才华的二胡家,如唐毓斌、牛巨贵、黄海怀、项祖英、汪炳炎、王宜勤、鲁日融、甘尚时、黄日进、孙文明、甘柏霖、王国潼、蒋巽风、陈耀星、肖白庸、舒昭、周耀锟、闵惠芬、蒋才如等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是二胡界的中流砥柱式的人物,对推动二胡艺术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80年代以来,二胡乐坛上又出现了一批熠熠生辉的新星,如余其伟、陈国产、姜建华、朱昌耀、周维、欧景星、宋飞、李小萍等人,这标志着二胡艺术后继有人,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二是创作了大量的二胡曲。这一时期的二胡曲,有的出自二胡演奏家之手,有的则是专业作曲家的创作。前者如《田野小曲》(王乙曲)、《大凉山狂想曲》(段启诚曲)、《苍山抒怀》(舒昭曲)、《梆子风》(项祖英编曲)、《鱼游春水》(刘天一曲)、《江河水》(黄海怀移植改编)、《赛马》(黄海怀曲)、《秦腔主题随想曲》(鲁日融、赵震霄曲)、《洪湖人民的心愿》(闵惠芬编曲)、《流波曲》(孙文明曲)、《弹乐》(孙文明曲)、《草原新牧民》(刘长福曲)、《战马奔腾》(陈耀星曲)、《江南春色》(朱昌耀曲)等等;后者如《豫北叙事曲》(刘文金曲)、《三门峡畅想曲》(刘文金曲)、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刘文金曲)、《一枝花》(张式业编曲)、《子弟兵和老百姓》(晨耕、唐诃编曲)、《拉骆驼》(曾寻曲)、《山村变了样》(曾加庆曲)、《赶集》(瞿春泉曲)、《湘江乐》(时乐?滢曲)、《春诗》(钟义良曲)、《金珠玛米赞》(王竹林曲)、《春到田间》(林韵曲)、《春郊试马》(陈德钜曲)、高胡、古筝三重奏《春天来了》(雷雨声曲)等等。

新的二胡曲的创作,一方面增添和积累了二胡的演奏曲目,另一方面也推动了二胡演奏技法的不断改进和丰富。在继承“二胡三杰”的基础上,现代二胡演奏又获得了较大的提高和发展,这与二胡曲新作的不断出现是分不开的。

近一个世纪以来,“二胡三杰”及他们的后继者在发展二胡艺术的道路上,历尽艰辛所取得的成就,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审美活动。而二胡艺术的这种审美价值的创造,无论是演奏,还是创作,都是特殊的生产性审美活动。从审美价值的角度来审视现代二胡艺术,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特点:

1. 力求二胡艺术的雅俗共赏

传统的二胡,是一件在民间广为流传的乐器。由于制作简便,价格低廉,很容易为一般平民百姓所掌握。自20世纪“二胡三杰”出现后,使二胡艺术发展到较高的品位,从此使一个民间的俗乐器登上了大雅之堂。

“二胡三杰”以来的近百年间,二胡艺术之所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主要在于它既保持了传统的“俗”音乐的面貌,又有“雅”音乐的审美追求,使雅、俗音乐在二胡艺术中走向合流,两者相互借鉴、交叉渗透、取长补短,达到了一定程度的融合。

这样的例子很多。如《二泉映月》是出自民间音乐家阿炳之手,其成功之处,便是它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这首既通俗又深刻反映广大低层大众的思想感情的乐曲,在阿炳经年累月演奏于大街小巷时,深受寻常老百姓的欢迎。这首乐曲经录音记录出版后,得到更加广泛的传播。通过在音乐会上演奏和广播电视的播放,在高层次文化圈内也引起了强烈共鸣,人们无不为阿炳的音乐所倾倒,甚至使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感动得不禁潸然泪下,他说:“这种音乐只应该跪着听。”可见《二泉映月》的艺术感染力强烈。

刘天华、吕文成以及黄海怀等人的音乐得以久远的流传,也证明二胡艺术发展中的雅俗彼此相渗、交相为用,达到了雅俗相通的艺术境界。本世纪涌现的许多优秀的二胡作品,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力求做到雅俗共赏。

2. 充分发挥二胡的歌唱性特点

二胡千百年来能长久流行在民间,本世纪以来又不断登上大雅之堂,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具有歌唱性的特点。这就使得二胡艺术的价值表现为:以作品的丰富内容及富于歌唱性的艺术感染力赢得人们的喜爱。“二胡三杰”的作品及演奏之所以经久不衰,百听不厌,一是乐曲的旋律性很强,音乐主题优美动听,听众可以“过耳成诵”;二是在演奏技法上充分发挥了两根琴弦的歌唱性特点,奏出人们的心声,引起共鸣。黄海怀及许多二胡曲作家的作品都充分体现了这种特点。黄海怀移植改编的《江河水》,在同名民间双管曲的基础上,着力发挥二胡的特性,无论是指法的揉颤吟咏,还是各种弓法的强弱力度对比,都把乐曲的音乐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音乐好像是一位古代妇女不幸人生的悲泣、倾诉,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他的《赛马》(原作)在表现内蒙古草原骏马奔驰的热烈场面时,一方面在前后乐段运用了复杂多变的快弓、跳弓及顿弓,同时在中段十分注重在琴弦上奏出悠扬舒畅的蒙古族民歌旋律,既增强了音乐的紧松快慢对比,又刻画了草原牧民的豪迈性格。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有些二胡曲的创作和演奏,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内容的单纯技巧表现,乃至炫耀的倾向。其原因在于没有扬二胡艺术之所长,反而弄巧成拙。

3. 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与鲜明的时代精神相结合

“二胡三杰”和他们的后继者的许多成功之作,在这方面做出了可贵的艺术实践。他们在作品中,采用群众喜闻乐听的音乐语言表现各个时代的现实生活,说明他们在取之不尽的生活源泉中,选取最富于时代意义的题材,并认真从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中吸取营养,将其发展变化成特有的二胡音乐语言。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从以上可见,二胡艺术和其他姊妹艺术一样,其价值只有当它被人们欣赏、评论,真正得到检验和承认,其潜在的价值才能转化成为现实的价值,从而形成一种社会效应。

20世纪的中国二胡艺术的迅速发展,正是由于“二胡三杰”和等众多的二胡艺术家,以其孜孜不倦的精神,不断创新的结果。当然,二胡在未来的岁月中要实现艺术上的更加完善,还需要不断地超越。二胡艺术的审美价值,就会在这种超越、升华和融汇中获得充分的实现。

关于“描写从化流溪河的诗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QR code